生物3D打印新品问世 产业发展需三管齐下

3D打印动态
2018
06/06
13:53
分享
评论
眼角膜作为人眼的主要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范围内,许多人都因眼角膜病变而饱受视力衰弱,甚至失明之痛。目前,角膜移植是治疗这一病症最为有效的办法,但是角膜匮乏的局面让很多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
微信截图_20180606113711.png

日前,据英国媒体爆发,该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通过干细胞中提取研发的“生物墨水”,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全球首个人工角膜。相关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这种3D打印角膜尚无法用于移植,但未来有望解决全世界角膜捐赠短缺的难题。

眼角膜严重短缺 市场空间巨大
由于眼角膜十分敏感,含有大量神经末梢,因而极易受到炎症、感染或其他眼疾的影响,产生一些相关病症。除此之外,意外的烧伤、擦伤或者划伤也是造成眼角膜损伤的主要原因。据了解,当前全球眼角膜病例正呈现上升趋势,有接近1500万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来预防失明。

虽然对于眼角膜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实际上眼角膜的供给却十分有限。就国内而言,需要进行眼角膜手术移植的患者超过400万人,但是每年的角膜捐献只有约5000例,根本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而且缺口还在不断扩大当中。

纽卡斯尔大学科学家表示,这种3D打印眼角膜可能还需要经过数年的测试以及临床试验才能用于移植,但是毫无疑问,3D打印技术将为解决全球眼角膜紧缺这一难题提供一个全新的方案。
093246s2tzxbzqtpptttop.jpg

的确,一旦3D打印眼角膜在未来数年内投入商用,那么将不仅为全球1500万患者带来重见光明的机会,同时也将带动角膜修复材料、3D打印设备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成熟发展,释放出一个超过百亿元的巨大市场。

生物3D打印升温 或成重要突破口
同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一样,3D打印近些年来发展势头积极,行业热度不断提升,获得了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但是直到现在,3D打印在产业化方面还没有取得明显成效,行业发展也趋于平淡。

不过,随着3D打印技术与生物医疗领域的深入融合,或将推动3D打印产业突破应用场景困局,迎来新一轮升温。目前,生物3D打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齿科等方面,未来有望向体内植入物、生物器官等方面延伸发展。此次3D打印眼角膜的面世,正是在3D打印生物器官领域的一大进展。

生物3D打印行业站上风口,全球各国纷纷在这一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整体布局。我国对于生物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也愈发重视,在“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生物3D打印被列入了其中3个专项;同时政府还出台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动计划(2015-2016年)》、《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政策,推动专用材料、核心技术与装备的快速发展。

发展瓶颈犹存 未来还需这么做
虽然生物3D打印行业已成为3D打印产业细分领域中的“领头羊”,但是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还存在着标准体系不健全、医疗准入制度门槛过高、政策支撑力度不够、核心技术缺乏、商用模式不成熟等一系列瓶颈。因而,要想推动我国生物3D打印行业可持续发展,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步发力:
093246wwc0vl1fl0hl7fhv.jpg

一是加强研发创新,攻关核心技术。我国亟需建立以3D打印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围绕基础研究、高性能材料、关键技术与装备、制造工艺等环节,不断强化技术攻关,特别是在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同时,也需要着眼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前布局下一代技术研究。

二是推进协同发展,培育龙头企业。
我国生物3D打印产业链还不完善,需要引导相关企业向“差异化、品质化”道路转型,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政府应当加大对于龙头企业、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国内品牌的成长,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是落实产学合作,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问题是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推进产学合作,可以激发企业与高校、研究院所的合作潜力,推动各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另外,进一步落实科研成果转化与对科技人员的激励政策,有利于相关人才价值的发挥与成长,并加快推动生物3D打印产业的发展。

来源:智能制造网

上一篇:再生碳纤维+3D打印,应用于新一代列车
下一篇:3D SYSTEMS发布两款金属3D打印机,定位入门机和牙科专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