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汉姆顿大学3D打印不锈钢阳极让微生物电池更环保、更耐用

3D打印动态
2025
07/28
11:32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5-7-28 11:47 编辑

南极熊导读:随着物联网和可穿戴设备对微型化、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3D打印技术正在为生物电池领域带来技术性突破。研究人员通过开发高性能三维微结构电极,大幅提升生物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可扩展性,为偏远环境和自主设备的供能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728111734.jpg
△3D打印不锈钢生物电池示意

2025年7月28日,南极熊获悉,宾汉姆顿大学Sean Choi教授团队在生物电池领域取得进一步进展,成功利用3D打印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技术开发出新一代高性能细菌驱动生物电池,为物联网(IoT)传感器等小型自主设备提供高效、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728112453.jpg

更加坚固耐用的生物3D打印电池

近年来,Choi教授致力于以细菌为燃料的生物电池研发,特别适用于在海洋、森林等偏远地区及人体内部的应用场景。然而,材料性能瓶颈长期制约着生物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可扩展性。2024年,Choi教授与同校激光粉末床熔融技术专家Dehao Liu助理教授展开跨学科合作,依托LPBF技术实现了高精度、可定制的不锈钢三维微结构打印,极大提升了电池的表面积与能量输出。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728112508.jpg
△3D打印316L不锈钢电极的性能

Dehao Liu教授表示:“LPBF技术能够打印复杂的3D结构,这对于优化阳极微环境、促进细菌生长以及提升能量密度至关重要。”团队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碳或聚合物基材料,不锈钢网不仅具备更优的导电性和机械强度,还能通过3D打印精确调控孔隙度和粗糙度,有效提升生物电池性能。

微信图片编辑_20250728112516.jpg
△3D打印316L不锈钢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新型生物电池利用内生孢子细菌的电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换,创新采用模块化3D打印结构,包括阳极、阴极及密封盖等部件,可像乐高积木一样高效组装与堆叠。单体电池可输出近1毫瓦功率,足以驱动3.2英寸液晶显示器,且经多次循环使用后性能稳定。

Choi教授指出:“我们证明了细菌可重复利用,电池功率保持优异。”展望未来,团队计划实现全组件一体化3D打印,并开发智能电源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充放电效率,推动生物电池在可穿戴设备、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这个项目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24年度资助。



上一篇:中南大学赵瑞波:乳酸功能化 3D 打印 PCL/nHA 支架驱动 BMSC 成骨
下一篇:成本相差1000倍,乌克兰用3D打印无人机代替“爱国者”拦截导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