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冰墩熊 于 2025-7-23 16:36 编辑
2025年7月23日,南极熊获悉,标准制定机构ASTM International旗下增材制造委员会(F42)正在制定一项全新拟议标准(WK94968),旨在建立用于挤压式3D打印的水泥基材料可打印性参数。这项工作由F42.01测试方法小组委员会负责,致力于为增材制造行业带来更加科学、可靠的质量保证。
ASTM成员Reza Foruzanmehr指出,即将发布的标准将为行业提供一种直接且高效的材料可打印性评估方法,促进混合配方优化、打印机精准校准以及基于挤压的增材制造工艺的一致性质量控制。他强调:“目前行业缺乏专门针对水泥基材料可打印性的标准化测试方法。新标准将聚焦材料的流变特性,明确屈服应力和粘度的可接受范围,确保水泥材料既能顺利挤出,又能保持成型精度,无需依赖高成本、复杂的流变学测试。”
Foruzanmehr以裱花袋挤奶油为例说明材料特性的重要性:“如果材料过硬难以挤出,过稀又无法成型。喷嘴参数和挤压力度同样影响结果。新标准正是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设立。”
此项标准的制定将填补行业空白,推动水泥基增材制造材料与设备的最佳兼容性,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一致性。同时,该倡议积极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支持可持续城市与社区、行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
全球3D打印标准化进程加速
今年6月份,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发布一项名为ISO/IEC 25422:2025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3D打印数据结构与交换的规范化。该标准由3MF联盟开发,基于3D制造格式(3MF),旨在突破传统文件格式局限,减少数据丢失与生产误差,增强设计软件、平台与制造设备间的互操作性。
此外,2024年5月,新加坡推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纤维层制造工艺规范”(SS 708)国家标准,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深度应用。该标准由新加坡制造商联合会标准发展组织(SMF-SDO)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联合新加坡标准委员会制定,广泛吸纳了新加坡民航局、国家增材制造创新集群(NAMIC)、新加坡航空航天工业协会(AAIS)及新加坡科技工程公司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
随着各类标准的陆续出台,全球3D打印行业正迈向更加规范、开放与高效的发展新阶段,为产业升级和创新应用提供坚实基础。
|
上一篇:“神秘的3D打印潮鞋,是如何设计、生产的?”下一篇:华曙SLS技术赋能仿生机器人创新,助力礼翼团队CYBATHLON问鼎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