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FL生物3D打印与生物制造
急性缺血性卒中(AIS)中,15-35%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大血管闭塞引起,患者血栓切除术后常需支架植入实现血管再通,但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预后不佳。现有支架研究多关注血管相容性和机械优化,未探究溶解离子或降解产物对脑组织的影响,且聚合物支架机械性能不足。
来自北京大学的郑玉峰教授与首都医科大学的吉训明教授团队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将神经保护性硫酸镁颗粒融入PLCL基底,开发出新型镁离子洗脱支架。该支架通过硫酸镁颗粒与镁离子结合的机械增强机制提升性能,且镁离子分阶段释放,契合AIS治疗窗口,在体外和大鼠模型中验证了神经保护功效。相关工作以“Mechanically robust neuroprotective stent by sequential Mg ions release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1. 表征支架材料特性
通过 SEM、FTIR 等分析支架微观结构、化学组成、热性能及亲水性。
2. 研究降解与离子释放
阐明镁离子分阶段释放机制及支架降解特性,结合模拟验证。
3. 测试支架力学性能
测试并分析支架的拉伸、径向强度等,探讨硫酸镁的强化机制。
4. 评估生物相容性
通过细胞实验和血液测试,验证支架的细胞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5. 验证神经保护效果
利用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动物模型,验证支架的神经保护作用。
文章来源: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5-61199-x
|
上一篇:N-烷基化聚二硫代氨基甲酸酯消除光固化3D打印中的层纹下一篇:Xolography 助力微重力 3D 打印,开启太空制造新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