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机规模将达到5000台,上海智慧湾科创园聚集29家消费类3D打印企业

3D打印动态
2025
07/30
15:08
分享
评论
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位于上海北外环内侧的智慧湾科创园,从2024年10月18日第一家3D打印制造企业入驻,至今不到一年时间,已有29家集设计、制造、销售于一体的消费类3D打印企业集聚于此。在一排排整齐的机架上,排列着三千余台3D打印机,它们根据不同企业的技术擅长和市场订单,不分昼夜地工作着,1500多种五花八门、造型各异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制作出来,产值近亿元。而且,置身于如此庞大的3D打印机“工厂”中,没有印象中工业车间发出的轰轰机器声;也见不到3000多名“工人”摩肩接踵的景象。这里,只有120多位艺术家、设计者、工程师和机器主人忙碌的身影。

640.jpg

3D打印按应用领域分类为工业级、消费级、医疗级和建筑级4种,未来有多材料混合打印、大规模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而如此数量的消费类3D打印机和企业集中在一个园区里,在国内还没有先例,从全球看更是空白了。按照既定的入驻企业计划,到今年底,慧湾科创园内的3D打印机规模将达到5000台,成为名符其实的消费类3D打印产业集聚区。

640-1.jpg

上海有那么多星罗棋布的科技园、软件园、文创园和特色产业园,有那么多国有主导的工业园区、开发区和产业基地,为什么这种既具有科技型、智能化和时尚性特点,又适合在都市里生存、适合现代新消费需求的产业,会在一家民营企业投资运营的园区里迅速集聚、壮大呢?而且,这种集聚还是在没有什么政策扶持的背景下实现的?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笔者做了一番探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

640-2.jpg

第一.产业培育需要厚积薄发也需要有产业文化高度的召引。智慧湾科创园是一个传统产业转型更新的项目,2015年开始建设,其定位重点产业之一就是3D打印,统计分类上称它为“增材制造”行业。在一个区位、政策都没有优势的地方,按照常规引进“龙头企业”来带动的套路,是难以操作的。因此,投资运营企业大胆创意:率先自费建设一座全国首创的“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此举得到了国家工信部的高度认可和支持。

640-3.jpg

这样,一座依托老仓库建设的行业博物馆诞生了。这座看似既“没用”、又不产税的博物馆建成后,行业影响力迅速扩大,在不长的时间里,第一波3D打印行业的设计公司、工作室、相关企业等开始集聚。之后,园区又与市有关部门合作,共同投资引进了一批工业级的3D打印设备,并委托专业公司运营,形成了行业内知名的各类设计、开发产品的3D打印中心。

640-4.jpg
同时,智慧湾还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学院合作,先后用建筑级3D打印技术,在园区打印出全球最长的混凝土桥,造型别致的阅读室,咖啡杯型状的咖啡馆,以及遍及园区、造型各异的76只花坛,成为建筑级3D打印作品的博览园。这些,都为日后消费类3D打印制造企业的集聚打下了基础。


640-5.jpg

笔者曾问过这些入驻企业,为什么到此的原因,他们谈到的一个共同点出人意料:当得知这里有一座“中国3D打印文化博物馆”时,都觉得很好奇、很兴奋,有种发自内心的归属感和向往欲。实地考察后,又为这里的3D打印文化氛围所吸引。由此看来,“龙头企业”固然能吸引一批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链,但它也有局限性和排他性;而“龙头产业博物馆”以及相应的文化氛围,则是所有行业内企业的共同认知和文化向心力,更容易形成产业生态圈。这个意义上讲,3D打印博物馆以及3D打印作品的应用场景,是一种文化的“厚积”,它在很大程度上积蓄了促使企业集聚的“薄发”能量。当然,这是需要有时间“酝酿”的过程。

640-6.jpg

第二.产业形成需要有眼光魄力也离不开创新思维和举措。传统园区招商往往喜欢招“成熟企业”,其实,谁不知道成熟企业产出大、交税多呢?既然都知道,那就“争、抢、挖”吧,内卷白热化,最后,即便是真花血本招来了,也就是完成了一些指标而已,“实惠”并不多,有的甚至是“倒贴”。而智慧湾的投资运营者有一套分辨产业、行业和企业的“独门秘籍”,特别会辨识企业是在产业的哪个发展阶段,特别看重创始人的综合素质。在招商引资方面,也非常善于“招商不如招人”,把招“龙头企业”转化为找“龙头个体”。

640-7.jpg

比如,因为有3D打印中心的业务关系,企业老总结识了中国3D打印设备龙头企业拓竹的一位代理商,这位91年出生的小伙子是学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本科毕业后考入同济大学计算机学院读研究生,但天生有做企业基因的他,大学期间就开始创业,研究生读了一年又被一家大厂挖去从事软件开发,之后还在一家国际大公司工作过。辞职从事拓竹3D打印设备代理后,依旧业绩不凡,在同行中遥遥领先。园区老总通过接触发现这是位既懂专业、又敢创业;既会营销、又有行业号召力的人才。于是,提出可否与他深度合作,在智慧湾已有3D打印博物馆,工业级3D打印中心、一批3D打印设计公司基础上,再形成一个消费类3D打印企业集群,形成综合性的产业生态。结果,双方一拍即合,园区给予一定的扶持,小伙子负责专业招商。

640-8.jpg

从去年3月份开始策划、准备,半年后第一家入驻,到今年7月份,在没有什么“顶层设计”,也没什么会议文件,更没有什么扶持政策的情况下,拥有3000台3D打印机规模的一个消费类3D打印企业集群悄然落地成型了。所以说,高手在民间、高手在企业家、高手在年轻创业者当中,真的名不虚传。当然,企业来了后,园区的服务也是非常到位的,多渠道帮助这些企业拓展市场,目前已与田子坊等一批有3D打印产品消费需求的企业、园区形成了“前店后工厂”的合作关系。

640-9.jpg


第三.产业发展需要有硬件支撑也需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功能浸润。智慧湾科创园尽管没有区位优势和特殊政策扶持,但它把发力点放在综合功能的营造上。在这里,通过持续打造,叠加形成了7种功能空间:一是特色产业生态空间、二是复合文化体验空间、三是休闲时尚消费空间、四是开放的社区公共空间、五是青年创新创业空间、六是综合性微旅游空间、七是高科技制造空间等。
640-10.jpg

如园区内有科创企业102家、文创企业122家,3D打印制造企业29家、文化体验空间41家(含3个博物馆、3个美术馆),休闲娱乐购物企业62家、咖啡饮品烘焙企业30家(包括星巴克在中国大陆唯一用集装箱做的咖啡馆),特色餐饮企业93家、少年儿童类企业33家、宠物服务企业10家等等。

640-11.jpg

这样一个有产业、有美食、有文化、有休闲的园区,其对企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和粘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当前各类商务办公楼宇、产业园区空置率持续走高的背景下,智慧湾还能快速、批量聚集新产业、新企业、新业态、新人群的秘诀之一。

640-12.jpg

当然,产业的引进、培育、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时间的积淀、市场的检验,智慧湾科创园内3D打印企业的快速集聚也是初步的。要使企业不仅能够集聚、更能健康发展,真正形成高科技的3D打印产业集群,尚有许多工作要做,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大量的难题需要破解。


因此,企业、园区和政府在现有的基础上,如何顺应市场规律;如何构建企业主体、园区载体、政府助力的格局;如何把市场的力量与政府的有为结合起来,形成更强的产业集聚和辐射,都是值得重视、研究和应对的。


640-13.jpg

上一篇:厂房扩大四倍安装多台惠普3D打印机,英国自动化聚合物3D打印工厂Midlands 3D
下一篇:RMIT开发新型钛合金,3D打印成本降幅高达2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