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3D打印+AI=制造业革命?多大华人教授团队科研新突破

3D打印动态
2025
05/25
14:52
分享
评论
来源: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

640.webp (2).jpg
一张通过激光3D打印制造金属部件的图片
(图源:Extreme Mechanics & Additive Manufacturing实验室)

过去,3D打印金属零件常常意味着高成本、慢效率。想要打印一个质量稳定的部件,工程师往往要通过无数次试验调试激光功率和温度,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打印方案。

但现在,想象一下,如果制造一枚复杂的金属零件,不再需要高昂的试验成本和漫长的调整时间,而是像“开挂”一样,仅需一小时就能精准完成设计—— 这正是多大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系的邹宇(Yu Zou)教授带领的团队正在推动的一项突破性研究。

精准又高效:
金属3D打印也能“自学成才”

邹宇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套全新的机器学习框架AIDED(Accurate Inverse process optimization framework in laser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该框架可理解为“激光定向能量沉积精确反向优化框架”。

听上去很学术?

让我们用一句话解释它的厉害之处:

这个AI系统可以预测金属在3D打印过程中如何熔化与凝固,从而自动计算出最优打印参数,大幅减少试错时间,提升打印成品的精度与稳定性,让金属3D打印真正实现“快、准、省”。

目前,这项研究已发表于《Additive Manufacturing》国际期刊上。研究团队表示,这项技术未来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核能等行业,助力打造更精准、更可靠的高性能零部件。

作为该研究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尚笑(Xiao Shang)指出:

“ 目前,激光定向能量沉积(DED)——这一关键金属3D打印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受到试错成本高昂的限制。而我们开发的AIDED框架,能够根据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快速识别出最优工艺参数,大大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

什么是金属3D打印?
AIDED 到底解决了什么问题?

金属3D打印通过高能激光将金属粉末一层层熔合,直接根据数字模型“打印”出零部件。相较于传统切割、铸造或机加工方式,它能节省材料、提升定制能力,是未来制造趋势。近年来,金属3D打印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生物医疗、核能等高精度制造领域。

邹宇教授表示,普通的金属3D打印技术在现实应用中仍面临两大难题:

打印速度与精度难以兼顾:打印条件稍有波动,最终成品质量就可能不稳定。

材料参数复杂:不同金属对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温度等参数的要求都不同,要找到合适“配方”非常耗时。

而AIDED框架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 —— 用AI算法,破解传统制造中的“试错困境”。

灵感来自“自然选择”:
AIDED如何工作?

AIDED的核心原理,是一个由进化算法驱动的闭环优化系统,模拟自然选择过程以寻找最优工艺参数:

首先,系统通过模拟“进化”的遗传算法生成多个打印参数组合;

然后,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每组参数的打印效果;

接着持续优化迭代,不断筛选出最优解,直到找到最佳设置。

这种“闭环式”的自我优化机制,让AIDED不到一小时就能完成复杂金属零件的打印参数配置,还能准确预测打印出的几何形态。

尚笑补充道:

“ 这项技术不仅运行速度快,而且适用于多种金属材料。”

下一步目标:
“自驾”3D打印?

目前,邹宇教授带领的团队正在着手开发一个更强大的 “自主驾驶“3D打印系统——像无人驾驶汽车一样,AIDED系统未来将可以在最小化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3D打印全自动运行:

实时识别潜在打印缺陷

风险预警,问题未发先知

自动调整参数,确保生产质量

“这项技术将使高效制造成为现实,”邹宇教授表示,“并且对不同材料、不同几何结构的产品都具有适应性,真正改变传统制造行业。”

研究团队希望AIDED可以成为推动工业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3D打印的关键一步。

无论是用于精密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零件、汽车组件,还是核能系统,工业界都需要一种低成本、高精度、高效率的解决方案。

到2030年,3D打印有望彻底重塑多个高精度制造行业。

——邹宇教授


让我们持续关注这项前沿研究,共同见证 AI 与工程如何融合创新,引领智能制造新时代!





上一篇:力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4月份产量暴增60.7%
下一篇:很有创意!国外新型3D打印公交候车亭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