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3D打印设备再一次出现在国家统计局的报告中,而且产量增速力压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热点产品,同比增长高达60.7%。南极熊从2012年底开始进入3D打印行业,最近两三年渐渐体会到“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感觉了。
2025年5月24日,南极熊注意到,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了4月份的经济数据,其中提到:“分产品看,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0.7%、51.5%、38.9%。”
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我国高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凸显了3D打印产业在新质生产力推动下的强劲上升势头。
3D打印设备频频登上榜单
南极熊回顾了过去几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发现3D 打印设备频频在增长榜单中占据显著位置,重点提及不少于10次,以下为部分产量数据:
●2025年一季度,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4.9%;
●2025年1-2月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30.2%;
●2024年7月份,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25.3%;
●2024年上半年,3D打印设备产品产量同比增长51.6%;
●2024年5月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36.3%;
●2024年一季度,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0.6%;
●2024年1-2月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9.5%;
●2023年,3D打印设备产量278.9万台,增长36.2%。
●2020年4月份,3D打印设备产品增速为344.7%;
●2020年3月份,3D打印设备同比增速为112.8%;
进入 2025 年以来,3D打印设备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新质生产力中的代表力量,4月份更是位居产量增速榜首。
从无人问津到新质生产力扛把子
3D 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是一种依据三维建模,通过逐层添加材料的方式制造实体零件的技术。
15年前,这项技术几乎无人问津,国内的技术实力也还很弱,欧美企业占据了市场的主流。
15年后的今天,国产3D打印厂商崛起,3D打印核心零部件、设备、材料、软件等各个环节纷纷取得突破,中国3D打印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3D打印的使用成本大幅下降超过90%,因此3D打印技术普及开来,人们经常能见到甚至买到3D打印技术制造的产品。
△本周末在一个卖端午节香囊的流动摊贩车上,摆放了一车的3D打印玩具在售卖
在应用方面,3D 打印技术凭借其设计灵活、生产成本低等突出优势,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复杂设计制造场景,已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在航空航天领域、汽车制造、模具、医疗、齿科、3C、铸造、艺术品等众多领域,3D 打印技术能够实现零部件的中小批量化生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未来在生物领域,3D 打印技术更是有望实现器官的打印,3D打印或成器官移植新希望,人类活到120岁不是梦。
△杨华勇院士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展示的3D生物打印机,杨院士表示,如果3D生物打印技术成熟,人类的平均寿命将有望突破120岁
千亿规模不再遥不可及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计2025 年,中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将超过 630 亿元,在过去 10 年实现了 30 倍增长。2024年3月,陕西省政府印发《陕西省培育千亿级增材制造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的通知,计划到 2035年,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壮大,年工业产值达到 1000 亿元。
另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 年,我国 3D 打印机出口377.8 万台(不含零部件),总金额达到81.6亿元(不含零部件);2025年一季度国产3D打印机出口96.5万台,总额近20亿元。
总体来看,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在技术创新、应用拓展、市场需求增长以及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我国 3D 打印产业已经从小赛道成长为大产业。未来,3D 打印产业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