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3D打印传感器,低成本革新柔性传感与工业监测

3D打印动态
2025
05/14
09:37
分享
评论
来源:复合材料力学

工业4.0时代,机器需要更聪明的“感官”——但传统传感器成本高、生产慢、功能单一?我们颠覆性突破来了!只需一台3D打印机,用“碳纤维+TPU”复合材料快速打造一体化超材料传感器:低成本材料、数小时量产、单层结构直接感知应变、应力、温度!从机械臂实时精准操控,到复杂环境下的设备健康监测,它像给工业机器装上“感知神经”,让生产线自主适应复杂工况。告别多层堆叠和复杂工艺,这才是未来智能制造的“基础设施”!

640-1.jpg

近期,西安交通大学韩宾、张琦教授团队提出一种创新方法:基于连续碳纤维(CCF)和热塑性聚氨酯(TPU),通过熔融沉积建模3D打印技术结合星形超材料设计,成功制备高性能柔性多功能传感器。相关成果以“3D printed continuou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PU metamaterials for flexible multifunctional sensors”为题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640.jpg
图1  传感测量的原理

柔性多功能传感器能够同时检测和传输不同外部信号的变化,在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制造具有多种功能的柔性传感器在成本、生产率和集成方面仍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该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连续碳纤维(CCF)和熔融沉积建模(FDM) 3D打印技术,结合星形超材料设计,制作柔性多功能传感器的新方法。

研究开发的传感器通过创新3D打印技术实现单层集成,摒弃了传统工艺中复杂的化学合成与多层封装步骤,生产速度高达2.9米/小时,较传统方法提升5倍。其核心功能涵盖应变(0-180%)、应力(0-1 MPa)及温度(30-100°C)的同步检测,温度灵敏度达0.5%/°C,尤其在冲击载荷下电阻变化率高达15%,展现了宽域传感能力与高环境适应性。通过星形超材料的路径优化设计,传感器实现了各向同性结构,在1000次拉伸循环后电阻波动小于3%,耐久性显著超越传统碳纳米管/PDMS传感器,为可穿戴设备与工业监测提供了高稳定性的解决方案。最后通过将该工作的柔性传感器应用于假手动作感知与操控,有望实现“远程操控+智能抓取”的集成场景应用。

640-2.jpg
图2  本研究与传统多层柔性传感器的综合性能评估

640-3.jpg
图3  手腕弯曲实验及弯曲过程中的阻力变化

640-4.jpg
图4  冲击载荷下的电阻特性

640-5.jpg 640-6.jpg
图5 3D柔性传感器应用于假手动作感知与操控:远程柔性操控+智能抓取未来

研究的创新点如下:

(1)通过超材料结构设计,赋予CCF/TPU传感器对应变、应力及温度的协同响应能力,首次实现单一材料多物理场同步检测,为复杂环境监测提供关键数据。

(2)基于手形超材料的柔性传感器成功应用于人体肘部运动监测,验证其在运动追踪场景的实用性,拓展了可穿戴设备的传感维度。

(3)采用一体化3D打印工艺,实现高集成度、低成本与快速制造,突破传统传感器工艺复杂与高成本的瓶颈。

未来该团队的研究将聚焦于提升传感器对多源信号的解耦能力,并深入探究其在振幅、频率及模态分析等维度的振动传感特性,结合超材料的结构优势进一步优化动态响应性能。通过深化对复合信号识别机制与振动能量传递规律的研究,该技术有望在工业监测、智能机器人触觉反馈等领域拓展应用边界,持续释放其技术潜力与实用价值。

西安交通大学韩宾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论文的第一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王一诺。合作者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张琦教授。

作者简介:

640-7.jpg
韩宾,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Materials期刊编委、航天制造技术期刊青年编委。从事多功能轻质结构创新设计、先进增材制造技术、复合材料成形及焊接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工科研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及校企合作项目等20余项。在Int Mater Rev, Compos Part B,ChemEng J, Compos SciTechnol, AdditManuf, Virtual Phys Prototy, Energy, Int J Plasticity, Int J MechSci, Mater Design, Compos Struct等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100余篇(SCI 90余篇),被引3800余次,H因子32;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0项、软件著作权5项;荣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陕西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江苏省力学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

个人主页:

https://gr.xjtu.edu.cn/en/web/hanbinghost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 ... u0AAAAJ&hl=en&oi=ao

640-8.jpg
张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十四五“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总体组专家,中国航发科技委专业委员会委员,大飞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联盟理事,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理事。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及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JKW基础加强项目,激光与增材制造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04重大专项,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48项。

个人主页:

https://gr.xjtu.edu.cn/web/henryzhang


上一篇:一文看懂医疗3D打印分类(附国产3D打印企业盘点)
下一篇:ChristianaCare 3D打印面罩用于治疗皮肤癌,大幅提升患者护理水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