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南极熊获悉,Protolabs在2025 Q1(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稳中略降”的成绩单。公司实现营收1.262亿美元,同比小幅下降1.3%。这一表现虽略低于预期,但在整体制造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仍显示出一定的韧性。
净利润为360万美元,同比下降约32%,主要受到市场需求波动和客户订单节奏调整的影响。不过,与行业内许多企业削减成本甚至亏损的情况相比,Protolabs依然保持盈利状态,展现出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公司首席财务官Dan Schumacher强调,Protolabs拥有行业领先的盈利能力、强劲的自由现金流以及零债务结构。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公司现金及投资总额达1.16亿美元,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Protolabs Network增长亮眼,助力业务转型
本季度的一大亮点是Protolabs Network (全球制造合作伙伴网络)的持续增长。该网络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2630万美元,成为推动Protolabs从原型设计向量产转型的关键力量。
Protolabs并非仅是一家3D打印公司,其服务范围涵盖CNC加工、注塑成型、钣金加工等多种制造工艺。其中,CNC加工收入同比增长6%,钣金加工更是实现了19%的增长。相比之下,3D打印和注塑成型收入分别下降了6%和7%,较上一季度有所回暖。
尽管如此,公司管理层指出,在金属3D打印领域,尤其是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市场,正呈现出增长趋势。CEO Rob Bodor表示:“我们看到整个行业的生产都出现了非常好的增长,包括与生产相关的3D打印。”
从原型到生产:战略转型初见成效
Protolabs正在积极推进“From Prototype to Production”(从原型到生产)的战略转型。这一转变已持续多个季度,并在一季度取得初步成果:
●使用自有工厂和合作伙伴网络进行生产的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超过45%;
●每位客户的平均订单金额增长2.5%;
●营销活动“From Prototype to Production”浏览量超过两百万次,带动在线搜索量两位数增长。
这一战略方向也得到了实际订单的验证。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长期客户,如NASA、 Lockheed Martin、 Blue Origin等,开始从原型订单转向批量生产订单。例如, Blue Origin的“蓝色月球”Mark 1着陆器项目就由Protolabs提供关键零部件,预计将在2025年将有效载荷送至月球南极。
灵活应对关税与供应链变化,强化本地化布局
在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关税政策频繁变动的背景下,Protolabs凭借其灵活的制造网络展现出独特优势:
●公司90%的美国客户订单都在本土完成生产和交付,降低了因国际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利用智能软件系统,Protolabs可以快速在自有工厂和合作伙伴之间切换生产任务,提升响应速度和效率;
●公司也在优化全球布局,例如关闭德国的注塑工厂,作为从日本退出后的进一步重组举措,集中资源于高利润率和客户需求集中的地区。
未来展望:继续投入,稳步推进长期战略
虽然Q1利润略有下滑,但Protolabs并未放缓对未来的投入。公司在当季回购了价值2090万美元的股票,高于其运营产生的1840万美元现金流,显示出对自身价值的信心。公司预计Q2营收将在1.24亿至1.32亿美元之间,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调整后每股收益预计在30美分至38美分之间。Bodor表示,公司将持续在市场营销、流程优化和先进制造工具方面加大投入,以支持其向量产市场的深度拓展。
南极熊点评
总体来看,Protolabs 在2025 Q1的表现反映出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普遍挑战——需求疲软、客户谨慎、技术迭代加速。然而,公司在这种环境下仍保持盈利,并持续推进从原型设计向批量生产的战略转型,显示出其商业模式的灵活性和成长潜力。随着航空航天、国防等高端制造领域的订单增长,以及Protolabs Network全球制造生态的不断扩展,公司正在逐步构建起一条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对于投资者而言,Protolabs 不仅仅是一家3D打印公司,而是一个融合多种制造技术、具备强大数字化能力和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的工业服务平台。尽管短期内利润承压,但从长期视角看,其在智能制造和定制化生产领域的布局,仍然值得持续关注。
|
上一篇:央视报道:南方科技大学葛锜教授离心式DLP多材料4D打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