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乌得勒支大学提出GRACE 3D打印新方法,有望实现3D打印范式转变

3D打印动态
2025
09/04
23:12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可可小熊 于 2025-9-4 23:18 编辑

2025年9月4日,南极熊获悉,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GRACE(Generative, Adaptive, Context-Aware 3D Printing)的创新3D打印方法。该方法结合3D成像、计算机视觉和参数建模,能够自动生成适应性几何结构,直接围绕从细胞到宏观尺度的特征进行打印。该技术在生物制造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应用潜力,例如创建适应血管状几何形状围绕细胞负载的生物墨水,提高生物打印的功能性,标志着3D打印从被动执行向智能适应的重大转变。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题为"Adaptive and context-aware volumetric printing"

nature7-5.jpg
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5-09474-1
研究背景

nature7-1.jpg

传统3D打印技术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主要依赖用户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定义几何形状,然后由打印机逐层构建。尽管在医疗器械、微流控、生物工程组织以及汽车和航空领域发挥关键作用,但现有打印机本质上是被动工具,对打印环境(如材料组成和内部特征)缺乏感知。这限制了其在复杂应用中的潜力,例如软体机器人、分级复合材料和活细胞生物打印,其中组件的相对位置和架构至关重要。

近年来,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和体积打印技术的进步为创新提供了基础。体积打印使用可见光场聚合光敏树脂,实现无层快速生产,并擅长“过打印”(overprinting),即非侵入性地打印在现有物体上,甚至包括脆弱的活细胞和类器官。这为开发智能打印提供了理想平台。

nature7-3.jpg

方法原理

GRACE方法将体积打印与光片显微成像相结合,实现快速3D映射打印体积,提取位置、形态和光谱信息。这些数据输入多参数建模算法,自动生成针对性几何形状。关键组件和流程包括:

● 实验装置:自定义体积打印机和光片显微路径。光片通过数字微镜装置(DMD)或外部激光源生成,捕获荧光信号。
● 工作流程:同步运动硬件、成像和打印系统。光片扫描产生极坐标截面,转换为3D点云。使用密度基聚类(DBSCAN)检测簇,提取中心坐标。
● 参数建模:使用Rhino3D和Grasshopper软件,根据扫描数据生成自适应模型,如血管状通道网络或互连几何。
● 阴影校正:使用光片作为轮廓仪映射不透明表面,通过物体空间模型优化(OSMO)算法校正投影,减少遮挡伪影。

该方法兼容多种打印模式,如嵌入式挤出体积打印(EmVP)和纤维光(FLight)生物制造。

nature7-4.jpg

实验结果

研究展示了GRACE在多种应用中的多功能性:

● 上下文驱动结构:使用荧光染色的藻酸盐微球作为测试平台,在GelMA树脂中生成血管状通道网络(直径450±20μm),精确围绕微球偏移300μm。实现了互连、封装和基于尺寸/光谱的条件几何区分。整个过程在约4分钟内完成(每光谱通道)
● 自动对齐顺序打印:通过迭代最近点(ICP)算法,自动对齐先前打印的人股骨模型与软骨层,构建多组件结构。高重复性,计算时间<5秒
● 阴影校正:映射不透明特征,优化投影以提高打印质量。在柱状遮挡实验中,校正后对比度改善(Bhattacharyya系数从0.39降至0.15),相似性指数从0.70升至0.945。在球笼模型中,表面均方根误差从0.50μm降至0.18μm,球度从0.830升至0.965。
● 适应血管网络:围绕胰岛细胞(iβ-cells)负载的环形结构生成优化通道,提高前胰岛素分泌(3.2×10^5相对光单位 vs. 随机通道的2.0×10^5和无通道的1.4×10^5)。
● 多组织模型:顺序打印MSC负载的股骨和ACPC负载的软骨,形成骨软骨架构。细胞在4周内保持功能,合成矿化骨基质和富含糖胺聚糖的软骨。
● 与FLight结合:围绕不同染色MSC球体生成独特形状(星形或圆形),形成厘米级对齐微丝。

nature7-2.jpg

未来展望

GRACE代表了3D打印范式的转变,使打印机能够感知并响应上下文线索,自动化过打印并适应打印材料内容。这在生物制造中尤为重要,可创建仿生支架适应细胞或类器官分布,促进组织成熟和个性化医学模型。未来方向包括扩展到其他打印技术(如xolography、多光子打印或声基打印),整合替代成像模式(如光学层析或全息方法),并扩展到全组织尺度。通过移动容器和散射缓解技术,可实现更大体积的成像和打印。与自组装材料的结合可进一步模拟活组织的层次结构。该技术还可应用于软体机器人、聚合物皮肤精确控制和生物分子空间选择性移植,推动再生医学和增材制造的创新。尽管当前局限于厘米级体积,但GRACE为数据驱动制造开辟了新途径。






上一篇:Natur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高精度3D打印微型离子阱技术
下一篇:远铸智能助力MCT Engineering为超跑和F1赛车加速零件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