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Mater》增材制造凝固过程的晶粒取向梯度

3D打印前沿
2020
05/03
09:25
分享
评论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


增材制造工艺参数(如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搭接间距、扫描策略等)对成型后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在制造过程中,通常采用合适的工艺窗口来更好的控制制造过程,同时能获得制造过程中的热模拟模型,以便掌握零件制造过程中的受热变化。

而热模型可以用来模拟增材制造材料凝固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热梯度变化以及固液界面的液体流速变化等;再加上动力学蒙特卡洛方法、元胞自动机等方法对模型的修正,可以很好的获得对应的增材制造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变化规律。

但是这不仅忽略了凝固过程中的形核与长大过程,而且还忽略了凝固组织取向的变化对力学性能带来的影响。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研究表明,在凝固方向上,晶粒内部存在一定的取向差,并且其取向差与成分偏析有关,这对增材制造的材料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相关论文以题为“Solidification-driven Orientation Gradients in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Stainless Steel”于2月15日发表在金属材料领域顶刊Acta Materialia。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 ... i/S1359645419307189

作者基于LENS增材制造技术制备样品,利用基于飞秒激光TriBeam系统、FIB以及EBSD技术对样品进行逐层扫描,获得每一断层的EBSD数据,再进行三维重构,从而得到晶粒组织的三维形貌。利用K均值聚类算法,获得晶粒的形核位置,以形核位置的取向为基准,标定晶粒在生长方向上的的取向差,并讨论了三维晶粒形成的原因,发现随着晶粒在热梯度方向上的凝固,晶粒的最后凝固的部分具有最大的取向差;并结合Scheil-Gulliver凝固模型,分析得到取向差与元素分布的存在对应关系。
Jietu20200421-163718.jpg

图1 晶粒形貌与取向变化

Jietu20200421-163722.jpg

图2 聚类分析结果

Jietu20200421-163728.jpg

图3 元素分布于取向差的对应关系

Jietu20200421-163732.jpg

图4 不同截面304不锈钢EBSD组织图


增材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偏析是很难通过后续的热处理消除了,而偏析对于材料的性能具有不利影响,如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材料中形成的局部取向差可能会导致应力集中,这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利,进而降低材料的使用寿命。而通过调整增材制造工艺参数,控制材料的凝固过程可作为减小凝固形成的取向差的一种方法,提高材料寿命。同时,可根据传统材料的成分,调整成分配比,减小凝固过程中低温条件下的液相体积分数,可减少偏析。这为增材制造的材料成分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上一篇:Science子刊:胶质母细胞瘤体外3D模型的长期药效评价
下一篇:解析:增材制造钢的组织和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