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CGTN报道北京工业大学张飞打印工作室

张飞打印
2017
08/21
13:44
分享
评论
有一部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最近挺火的,
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
利用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与文物相遇更相知。
    北京工业大学张飞打印工作室也同样经历着一场奇幻的相遇,
不同的是他们利用了3D打印的科技技术。
把传统文化和科技结合,利用3D打印和三维扫描技术复原修复历史文物。
中央电视台英文频道CGTN报道了北京工业大学张飞打印工作室修复两千年前汉剑的故事。
下面就是播出的视频(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土豪请自便。)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在一期马未都老师的节目中看到一句话叫:“文明总是趋同,文化总是求异。”
这句话在我后来认识中国文化,讨论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了许多恍悟,也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
文明的标志按世界通用的规则解释是文字、城市、冶炼,这些都必须有证据考证的,
能否被定义成进入文明社会,青铜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
青铜时代是 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
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
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
在当时来说能够冶炼青铜绝对是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而我们也知道,
高科技一般都最先应用在军事上,武器装备直接能标志当时社会发展的水平,
最早的青铜装备都是比较稀有的,在木头棍子上装一个青铜制作的矛戈,
就已经很不错了,而青铜剑绝对是标志着青铜冶炼技术达到成熟的标志,
也说明了当时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甚至是富裕与强盛的程度。
中国青铜剑始于商代。
那个时候,它的剑身一般较短,形状就像柳树的叶子,制作也比较粗糙。
春秋晚期以后,青铜剑的制作达到成熟,“越王勾践”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此时的青铜剑,剑身普遍被加长到五六十厘米。
一把青铜剑主要由剑身和剑茎两部分组成,所谓剑“茎”就是剑的把手。
在剑茎和剑身之间还有一块凸起来的隔板,叫做“格”。
比较讲究的青铜剑,“格”的上面都有一些装饰物,以此显示使用者的身份和地位。
这些装饰通常使用玉质材料,所以这种剑也叫“玉首剑”。
玉首剑复原项目的初衷是这把玉首剑的青铜部分已经被腐蚀殆尽,
只剩下这四块玉,藏家每次拿出这四块玉子的时候,许多人都不认识也不知道这玉是什么,
也不知道这玉是做什么用的?藏家把这四块汉剑上镶嵌的玉拿到了张飞打印工作室,
希望通过当今的科技手段,利用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实现一套完整的文物逆推的解决方案。
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
让3D打印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和各行各业中,
甚至走进寻常百姓家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而如何在3D打印应用中体现我们中华文明的传统的文化却是一个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创新创意,这样才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方式。
张飞打印在3D打印行业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希望真正的把艺术与科技,
传统与创新完美结合起来,展现有意思的创新和创意给大家。

谢谢,请关注我们
我们不是二哥
是3D打印
张飞打印出品
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