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与模块化:机器人产业新机会

国外
2014
11/20
14:22
分享
评论
本帖最后由 红领巾丶 于 2014-11-20 14:24 编辑

QQ截图20141120142255.jpg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以下的这一幕将会真正从电影中走出来变成现实:清晨当你从睡梦中醒来,家中的机器人已经将早餐做过,当你享用过美味的咖啡后穿上衣服出门后,自动驾驶的汽车把你载到公司里,而你陪伴你一天工作的,也都是各种各样的机器人……用这么一个恶俗的开头,并不是准备描绘一下机器人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毕竟对于这一点大家已经通过Terminator系列,AI以及刚刚在各大视频网站上可以播放的Transformers系列的国外科幻电影从而对于未来的生活场景烂熟于心,今天我们当然没必要再为好莱坞导演们丰富的想象力继续做广告,而是要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这么天花乱坠的美好场面,真的能够实现么?

对于这个问题,恐怕更多的人持悲观态度,原因不外乎就是截止到目前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机器人的使用依然停留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多数人接触的最像机器人的设备充其量也就是那个圆盘一样的自动清扫机了,除此以外,似乎看不到机器人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进一步应用了……可是,事情真的如此么?如果你有机会进入一家较为现代化的工厂就会发现,在制造行业机器人应用的场景会比生活中丰富的多,由于使用机器人进行作业精度高速度快,能够有效节省人工成本,可以说在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机器人都已经成为了取代人类劳动的主要力量。很可能有人会继续发问:问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这么好的技术为什么不能进入生活中呢?

首先,制造业中所需要不断重复且精准的操作,正好是机器人所擅长的。在设备制造过程中,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产尽量多的合格产品,由于工人在劳动时间和劳动精度上都存在着短板,而一台设计精良的机器人经过合理编制程序,完全可以胜任这样的工作。

其次,制造业中所需要的工序比较单一,使用机器人实现成本较低。在制造车间中,每一条生产线都负责一个单独工序,因此只要对于机器人进行该工序工艺的编程制定即可,可以大大降低程序设计以及机器人制造的难度,从而降低成本。

最后,在制造场景下的机器人由于每批次需求量较大,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制造,这样在机器人的制造过程中可以采用开模制造的方式,从而降低机器人的价格。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工业生产与家庭场景下对于机器人的需求有着非常大的不同,相比较工业生产中的单一功能,我们在家庭中更希望机器人能够做更多的事情,而对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下对于机器人的需求又有着更多细微的差异,这就需要机器人也是能够被定制化制造的,而这一点在过去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限制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想制造出人们能够消费得起的机器人,在开模后必须要通过海量生产才能尽可能降低成本,这无疑和定制化制造背道而驰,好在今天3D打印技术已经逐渐成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印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机器人部件甚至直接打印出来一个机器人,这无疑降低了制造机器人的门槛,同时将制造工业从工厂化转移到家庭化,让更多的人能够有机会来制造适合自己需要的机器人。可以说,在3D打印技术出来以后,机器人产业同时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相比较已经落地的3D打印技术,让机器人的部件模块化暂时还处在实验室中,但是他已经展示了自己所蕴含的巨大价值:根据MIT MIT电脑与人工智能中心主任丹妮拉?鲁斯的介绍,目前已经可以制造出来类似骰子大小的智能模块,在这个模块中包含了一整套智能结构,有CPU、电机存储器以及通讯设备,有了这些技术基础,更多的智能模块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自动组装成更大的模块甚至是一个完整的机器人!这听起来是不是像电影《变形金刚4》中的场景?一个一个的智能模块就像是组成一个机器人的“细胞”一样,这么看来电影中变形金刚门损坏了能够被修复也正是参考了这个技术理论才做出的设定吧……虽然现在来看这个“细胞”还稍微大了点,但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细胞将会越来越小,最终真正成为机器人结构中的最小组织,那时候,机器人的使用场景将会大到不可想象。




上一篇:3D打印日晷手表:回归最原始的计时器
下一篇:3D打印逐步改变经典网球拍的外观与空气动力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