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属3D打印展区的设备群旁,南极熊发现了一台静音运行的银色装置——上海宝尼特的模块化制氮机正以99.999%的纯度持续输出气流。这家深耕气体领域20年的老牌企业,用一组惊人数据揭示了行业新趋势:金属打印厂采购制氮设备的年增速高达40%-50%,而这场“液氮替代革命”的核心武器,竟是定价仅3万元的桌面级解决方案。
从液氮罐到“车间印钞机”
“我们的设备正在成为金属打印厂的标配。”宝尼特技术负责人拍着仅冰箱大小的机身向南极熊算了一笔账:传统液氮或瓶装气方案需承担高昂运输成本与安全风险,而这台五级纯度(99.999%)的制氮机可直接嵌入车间管线,将气体成本砍去30%。现场一台正在演示的3立方/小时机型,其功耗仅相当于两台家用空调,却能满足中型金属打印集群的全程保护气需求。
模块化设计暗藏智造野心
展台上并列摆放的三款机型,透露了宝尼特切入增量市场的精准策略:
- 纯度流量自由组合——从科研级微型机到工业级大流量设备,全部采用乐高式拼接设计
- 安全冗余创新——内置双级过滤系统消除金属粉末污染风险
- 东莞虎门制造基地投产在即——连同上海、江苏、河北的四大基地形成辐射全国的“当日达”服务网 “去年服务的一家深圳打印服务商,用五台设备替代液氮罐后,单月省下2.3万元气费。”负责人指着设备铭牌上的防爆认证标志说。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成本优化,正推动设备从辅助角色跃升为金属打印的利润杠杆。
产业链觉醒的晴雨表
当南极熊问及3万元定价策略时,负责人给出更深刻的行业观察:“金属打印厂以前只盯着设备价格,现在连气体成本都精算到每克粉末消耗。”这种变化背后是产业成熟度的跃迁——随着华东某头部厂商一次性采购37台制氮机的案例传开,2023年宝尼特在增材制造领域营收激增60%。
从液氮运输车的危险警示到静音制氮机的绿色指示灯,宝尼特用二十年气体经验踩中了金属打印规模化爆发的关键痛点。当东莞虎门新工厂的蓝图徐徐展开,这家“隐形冠军”的野心已不仅限于替代液氮——其模块化设计正在催生“氮气即服务”(NaaS)新业态。或许不久后,金属打印车间的成本核算表上,“每立方保护气价格”将和“每瓦激光能耗”同等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