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电子垃圾无损回成增材制造粉末,德国Reco E-Waste公司

3D打印动态
2022
04/02
16:55
分享
评论
导读: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汽车电池等这些电子产品,在寿命结束后一般需要进行回收,然而在回收过程中,一般只是回收其中的铜、金、银和其他一些贵重金属,然后剩下的会被焚烧掉,成为永远的损失。迄今为止,回收工作主要集中在这些最有价值的元素上,并尽可能快地以最少的成本重新获得这些元素,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造成污染并损失掉其他材料。

0322-am-reco-5.jpg
△电路板和其他电气元件往往没有被完整地回收,一些元素被提取出来,而价值较低的材料最终被焚烧

2022年4月2日,南极熊获悉,德国Reco E-Waste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无损工艺,用于回收贵重和稀土材料,并转化为高纯度原料,包括用于增材制造的非常精细和一致的粉末。据称这种方法不需要加热,不需要感应,也不需要化学品;结果是大多数材料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0322-am-reco-1.jpg
△Reco E-Waste希望从电子产品和其他部件中进行更完整的提取,将这些材料回收为适合增材制造的粉末

Reco E-Waste公司的创始人Rudolf von Stokar描述了提取每种材料所需的各种步骤。"当然,这需要更长的时间,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产出是非常令人满意的"。这种产出是高质量、稳定和有价值的材料,适用于激光粉末床熔合(LPBF),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增材制造工艺之一,最终的结果也是可持续的。

0320-am-reco-wikimedia-periodic-edit.jpg
△大多数工业回收商只专注于回收少数几个最有利可图的材料。Reco E-Waste公司的目标是捕获元素周期表上所有红色的元素

回收电子废物材料

Reco E-Waste从一开始就把完整性放在首位,而不是快速和简单。原始的CPU、硬盘、电脑鼠标或笔记本电脑中的任何东西都不会被浪费。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率是1:1。这个过程看起来像这样:

1.设备被收集、清洗和拆卸;在这个阶段,非金属元素如塑料被分离出来,进入其他回收流。在进入提取过程之前,对金属进行测试以确定其构成。

2.金属被逐一提取。一系列针对每种元素的催化反应每次都会把它们分离出来。例如,一个零件可能被剥离出所有的金,然后是铜,然后是铝。这些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是食品级的,不会对废水造成污染。

3.每种回收的材料都被转化为颗粒,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机械筛选。清洁和筛分步骤的组合依次提高了材料的纯度,同时减少了粉末颗粒的大小。Reco E-Waste公司已成功地生产出直径小至20纳米的粉末。这些非常精细的粉末对医疗增材制造特别有意义,因为粉末直径可以转化为最终使用的医疗设备的表面质量和清洁的便利性。

0322-am-reco-3.jpeg
△Reco公司的目标之一是在尽可能小的尺寸内生产 "尽可能高的纯度 "的粉末。从左到右,图中的每一个瓶子都反映了将第一个瓶子中的铜丸加工成越来越细的可用于增材制造的粉末

Reco E-Waste在德国有三个工厂,目前能够处理多达3吨的原材料,每天生产500至1500公斤的金属粉末。目前正在转换的材料主要是铜、铝和镍,但金、锂、钯、银、铂和电子产品中常见的其他金属也被回收。现在,它的大部分原料都是免费的--废弃的电子垃圾要么被捐赠,要么被公司寻找,以便从传统的回收或填埋中转移出来。有时Reco甚至囤积了一些尚未处理的物品,如旧电视和收音机。

有一次,Reco开始收集 "功率计数器",过去用于放置德国家庭电表的旧塑料外壳。这种特殊的塑料已不再生产或用于新产品,但它仍然有需求,因为它也被用来制造老式汽车的大灯。老爷车市场变成了这种看似过时的材料的目的地。

0322-am-reco-chips-1.jpg
△Reco正在努力将其服务扩展到电子以外的材料,如钢铁和钛。像这些不锈钢加工碎片是一种潜在的原料来源。

最终,Reco公司的目标是提供 "全方位 "的材料,作为增材制造的高质量粉末的一站式供应商。目前已经有一些工业客户在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下与他们合作。加工废料、报废的部件或使用过的产品可以交给Reco,转化为3D打印材料,然后这些客户可以选择买回。然而,材料是否真的回到制造商手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现有材料在任何可以使用的地方发挥作用。


编译自:additivemanufacturing



上一篇:施乐与西门子合作液态金属3D打印技术
下一篇:eSUN 2022限定色号,快来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色号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