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刘斌: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申报路径

3D打印直播
2019
09/24
16:35
分享
评论
2019年9月19-21日,IAME中国(西安)国际3D打印博览会暨高峰论坛期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评审四部部长刘斌做了主题为《增材制造医疗器械申报路径》的报告。

DSC02252.JPG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中心评审四部部长刘斌


南极熊相信,从事医疗3D打印的企业一定都非常关心CFDA认证的问题,刘斌部长的演讲对于从事该领域的企业非常有参考价值。

下面是现场速记:

大家都知道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我们顺应产业的发展制定了定制法规。在这个过程中非常感谢在座专家的帮助和支持,聆听了郭教授的讲解,感觉到有很多的启发,我会把专家的智慧升华,现在法规即将于明年1月1日推出,后面会在定制产品包括3D打印方面做好准备。我今天讲的是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路径,3D打印不只是定制化产品,还包括标准化产品。我们思考一下现在的医疗是否进入到了精准医疗?3D打印技术为病人定制,满足病人的个性化要求,这是真正精准的一部分。现在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病人解剖过程中为了满足假体的需要,去掉了好的部分,这个过程是以器械为本,把好的骨头去掉装上去适应假体的安装。在增材制造中有几个方面:

一、增材制造标准化医疗器械注册申报要求

这是常规产品的申报流程,有受理前咨询,我们增加了这样一个服务。产品要经过检验、分类,看有哪些途径,目前3D打印没有豁免,随着发展将来有一些常规的标准会有豁免。在临床评价中,随着3D打印技术的成熟,会增加临床评价。还有临床试验,随着发展标准化的产品将来是逐步要通过体外设施功能试验来进行,我们也不排斥企业要选择必须的临床路径。因为每个企业的设备打印工艺是有差异的,现阶段常规产品还是以临床试验为主,但是也允许其他路径。审评审批程序,有优先程序,还有受理、发补,如果有新的产品技术设计,我们会召开专家会,发补后咨询,可以咨询三次。调整以后预审,有四次的审查机会,这样基本上就做到退审的几率很低。这个过程中也是希望大家合理选择,通过完以后拿到相应的证书。

医疗器械注册申报需提交资料,综述资料、临床前研究资料、生产制造信息、产品技术要求、产品检验报告、临床评价、免临床目录、同品种比对、产品风险分析资料等。我们经常谈到输出要满足输入的要求,刚才郭教授也讲到,但是哪些是输入的要求?我们文件里面有没有输入的要求,我看到没有,现在只有输出文件,而没有输入文件,按道理把输入文件做好,临床需要满足什么,哪些事情达到临床的要求,这些才是核心。结果我们现在没有输入的文件,全是输出的文件,这样导致了一个结果,很多企业直接拿别的产品进行仿制,仿制形状,而没有仿制精髓,这对行业发展是不好的。但是也不能完全怪企业,在我们生产假体中,基本上没有输入资料的要求,全部都是输出的要求,这样容易在发展中或者转化过中产生困惑。

设计输入、设计输出包括设计确认,我们设计输入方面现行体系里面存在着缺陷,每次听专家的意见,还是能发现很多的问题。设计输入包括临床需求、同类产品临床应用历史,还有长期稳定性等等,虽然大家做了一部分内容,但只是在它自己的体系文件中表达,而没有在上交资料中表达,没有真正把临床需求写出来。设计输出,现在我们的工艺、材料应用包括结构设计和性能指标、原材料采购单据等,所有的文件,包括技术要求,都是输出的文件,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后续我们随着监管的推进,我们行业的发展会更加的科学化。设计确认要满足临床需求,建立评价体系,这里面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专委会做了很多事情,每年要推出一系列的标准,这些也是支撑了国家的评审体系,是评审体系有机的一部分,现在虽然我们努力在做,但还是有瑕疵。体外测试满足体内要求吗?我们的3D打印如何按照现有的测试方法科学的进行,如果想测试,让3D打印的产品骨头长上去以后进行测试,再来看看是否是更安全的,把一个致密的组织设施弄上去,可能会存在着缺陷,而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进行改进。

对常规产品进行风险识别与控制建立评价要点,器械产品一般风险,基本物理化学性能、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制造精度、测量、包装运输过程、说明书标签、手术操作、患者使用等。增材制造工艺风险,包括设备、材料、打印软件、打印工艺、打印环境、后处理、清洗、灭菌等。产品临床应用风险,增材制造产品性能评价体系需建立,生产质控指标待完善,临床应用数据积累少。我们后续的过程中里面有很多的内容,工艺的改进、理论的改进,有很多的方法不等同于常规的产品和方法,这里面要审时度势来看临床的方法,我们今年也是推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对定制我们原则上不采用现在的方法,这些是不科学的,材料也是致密材料,不是多孔结构。

二、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及申报要求

增材制造中还可以申报创新产品,每个企业打印的结构设计是有差异的,都符合创新产品的要求,因为目前增材制造产品大部分是没有上市的,创新申报中我们要落实国务院的两办文件推进创新,这里面主要核心有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时间距专利授权公告日不超过五年。


二是適情任已完成产品的前期研究并具有基本定型产品,研究过程真实和受控,研究数据完整和可溯源。


三是产品主要工作原理或者作用机理为国内首创,产品性能或者安全性与同类产品比较有根本性改进,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且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但这个不一定要通过临床体现,通过动物实验也可以进行体现。符合上述的这些过程,我们通过以后,我们的评审是受生物材料学会和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进行评审,通过后会派专人进行指导。因为创新产品是不排队的,不管在临床审批过程中还是注册过程中,都是排第一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创新产品,也是对常规产品都是这样的。受理前咨询不限次数,可以到受理大厅进行咨询,发补后可以咨询三次,早期介入,专人负责,加快创新产品的转化过程。

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资料,这里面有很多的共性问题,申报资料过于简单或者提交的专利证书只是提交一个封皮,这里面必须完整提交,有好多内容因为不是临床的注册,但相关的内容要尽量详细,便于专家评判。创新产品我们会在重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问题、临床实验方案进行沟通,以及其他的问题都可以和指定的专家进行沟通。

三、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及申报要求

优先程序是为了适应产业发展,对于国家科技部的重大专项和重大研发计划等予以支持,凡是上述产品列入这些项目的,在申报的时候予以优先,不进行排队。现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或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疗器械,以前是863计划和973计划的也可以走这个路径。对卫生部门里面的几种情形,罕见病有临床优势的,或者治疗恶性肿瘤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诊断或者治疗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且目前尚无有效诊断或者治疗手段的,或者专用于儿童器械,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临床急需,且在我国尚无同品种产品获准注册的医疗器械都是可以的。优先审批器械支持措施,一是器审中心按照接收时间单独排序,优先进行技术审评。二是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优先安排医疗器械注册。这些促进了创新医疗器械和优先审批器械,促进科技部重要成果的顺利转化,满足临床急需器械的使用,都可以走创新路径。所以增材制造的产品不管是定制还是标准性的,符合上述要求的,选择优先路径和创新路径。

四、定制式医疗器械监督管理规定

我们落实中央两办精神,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定制法规是全球第一部监管法规和指导原则相配套的,这次责任里面是医院和产业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且在这里面又进行了改革,既往在临床使用的数据都可以进行使用,每个医院五例,主要是考察定制医疗器械的质量体系,临床上的数据因为它的特殊性,结构是有差异的,我们主要考察的是能力,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变革。这里面是一个全周期的过程,有医工交互、医疗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定制协议,对于定制产品实行备案管理,交到省级药监部门进行备案,这是一个很大的改革力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隐患要及时上报,当医疗器械成熟以后可以申报注册,这时候已经更新化了,定制化产品水平产量的增加,这时候就可以向国家申报,这两种路径都可以。

五、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

个性化产品特殊定制内在性的关联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相互转化,尤其是特殊定制,我们也是把这个路径在法规中予以体现。我们也开展了监管的科学研究工作,我们满足临床需求设计,一种是备案管理,一种是资格管理,法规上有非常详细的描述。现在我们监管科学行动计划要求,通过制定监管政策、审评技术规范指南等,有效解决影响和制约创新、质量、效率的突出性问题,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材制造个性化医疗器械监管科学以现有医疗器械评价体系基础上,结合材料科学、工程技术研究成果、临床需求,从设计开发、性能评价、临床使用等器械安全生命周期识别风险,建立风险精准识别和控制的产品性能评价比例。从医疗器械的临床可及性,公众对高品质生活要求,到创新与行业高质量的发展。

我们选择不同层级的产品,以前的监管和风险控制不精准,通过精准监管和控制以后建立新方法,这里面包括定制化产品,建立相应的评审规则,把里面的一些风险进行甄别。比如临床风险,如果没有临床可以通过动物试验来满足,我们也希望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创新,至少和发达国家的审评规则和做临床的比例要保持一致,但也争取在新材料、新产品上面能突破,建立符合新材料研发的评审规则,在这方面做出体系化的创新,来推进我们产品的整体发展。

这是我们要建立的标准,非常感谢西安交大和上海大学的专家和帮助,也感谢我的团队大家积极努力,通过每一个小分队制定相应的指导原则,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的贡献。我们重点是个性化匹配植入物医工交互质控体系和新工艺核材料对植入物性能影响及共性规律。未来医疗的发展个性化、精准医疗是趋势,大家已经很明确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的方法来进行,这是我从航空航天来设计的,我们的器械达到标准了吗,所以这方面要揭示内在的规律。随着发展,我自己认为认识还要提升,专家讲的微观精准,还有大数据精准,大数据情况下可以排除一些干扰项,将来大数据的精准和微观精准共同结合,形成医疗器械风险精准控制的评价体系。我们现在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这是我们增材制造医疗器械注册申报的情况,比如有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天新福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等。我们通过改革以后,系统化推进,和行业共同努力,在精准医疗由并跑或跟跑,进入领跑新时代,建立全生命周期风险精准的器械监管模式,形成理论体系,医疗器械本质规律得到进一步的揭示,转化体系日趋成熟。


这是我简单的一个估计,直接增长100到150亿,带动增长逾800亿以上拉动效应,未来的标准化产品会逐渐减少,根据骨折缺损来制定钢板,因为原来的钢板设计不符合病人的骨骼特点,精准医疗是满足个人的个性化情况。随着技术发展,会让我们所有的产品都上一个新的台阶,通过这种努力,使监管更加科学,努力以制度创新确保健康医疗和器械产业领先发展。

谢谢大家!






上一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顾冬冬:航空航天高性能轻合金构件激光增材制造形性调控
下一篇: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张泓:精准营养管理与3D打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动3D打印

关注南极熊

通知

联系QQ/微信9:00-16:00

392908259

南极熊3D打印网

致力于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Copyright © 2024 南极熊 By 3D打印 ( 京ICP备1404241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351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